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声 > 正文

小时候的理想从何而来,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?

心声 · Nov 23, 2022

小时候的理想从何而来,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?-心理学文章-壹心理

每次家长和老师问起小朋友长大想做什么、想去哪间学校读书,我小时候听到最多的答案分别是「科学家」和「北大清华」。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会怎么回答。


认真说起来其实大家并不都想去北大清华做科研工作,这只是个应对大人问题的「标准答案」。一方面小朋友对社会分工的认知还不成熟,另一方面自己心里都会有其他想法。


一些早期的理想可能很幼稚,但进入青春期后很多人的理想会变得越来越清晰、具体、可实现。


我自己无论是幼稚还是不幼稚的理想都没有实现,不知道大家的情况如何。而且即便理想没有实现,不知道「理想」这件事本身对大家会有哪些影响?


最近在看《欧洲经济评论》(European Economic Review)上的一篇文章,探究了我们的理想是如何形成,以及这些理想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。


作者团队使用了来自英国全国儿童发展研究的数据,这个研究跟踪了一万七千多名在1958年同一周出生的参与者的个人情况,他们分别在7岁、11岁、16岁、23岁、33岁、42岁、46岁、50岁和55岁各完成了一次统计调查。


文章本身很长很细,重点挑一些我感兴趣的内容分享一下。


理想形成的驱动因素


(一)职业理想


父母和老师是人们16岁时职业理想的重要影响来源。


首先是父母的期望。通常来说在职业选择方面,父母会有三种画风,一种直接「躺平放养」,一种有明确的职业期望但最终让孩子自己选择,以及有明确的职业期望且要求孩子跟着自己的规划走。


在父母期望值较低的情况下,父母采取的做法和孩子的理想没有明显联系。但在高期望值的情况下,相比干预孩子的选择,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会对孩子的理想有更大的影响力。


(换句话说如果父母真的对孩子未来有打算,强硬来可能会适得其反?)


老师对职业理想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。一方面同样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职业期望上。另一方面,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(人群中排位末五分之一)的人来说,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职业信息来源。


相比之下,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(人群中排位前五分之一)的人来说,父母是比老师更重要的职业信息来源,而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来说父母在这方面则没有明显的作用。


发表评论